從發現小朋友有聽障問題的那一刻起,這段旅程註定不平凡。六歲的心妍面對著一段充滿曲折的路途,聰子王國很高興邀請心妍媽媽接受訪問,為我們細訴旅程上的所見所聞。
心妍的聽力障礙是怎樣發現?
心妍一出生就無法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查。其後,她接受了聽覺腦幹誘發反應測驗(ABR),並獲轉介到教育局領取助聽器。然而,在心妍面前的,並不是重拾聲音的契機,而是無了期的等待。
政府職員解釋:上一輪供應商合約剛剛結束,暫時未能提供助聽器,叫我們繼續等消息。直到有天打開報紙,我才發現教育局新學年助聽器驗配及例⾏檢查服務流標,短期內拿到助聽器的機會非常渺茫。要知道,聽障兒童最理想是六個月大就開始戴機,而心妍已經八個月大了,繼續拖延下去必定影響她未來的發展。
一家人如何面對困境?心妍幾多歲開始配戴助聽器?
當年有很多爸爸媽媽面臨著同樣困境,局方回應傳媒,將會為受影響學童提供「精簡服務」,但這些都不是萬全之策。我們拜訪過多間機構,他們都認為心妍年紀太小,難以準確診斷聽力。最後,我們在家長聚會中認識了峰力聽覺中心,終於取得可靠的測聽結果;當心妍獲得屬於自己的助聽器時,她已經一歲了。
剛剛開始戴機,心妍是很不適應的,有時更會偷偷甩掉助聽器,然後塞到不知哪裏去,讓我們一頓好找。語言治療師教導我們,讓心妍戴著助聽器聽音樂、玩遊戲,藉此建立歡樂的聲音記憶,激發對助聽器的好感。大半年之後,心妍才習慣長時間戴機。
現在,心妍每天一起床,就會主動從防潮盒拿出助聽器,自己放入電池、戴上!
配戴助聽器後,心妍有哪些轉變?
在配戴助聽器之前,心妍甚少對外界聲音有反應,仿佛活在自己世界中,很難與她溝通。我們當時很擔憂,她將來會不會因為聽不清楚而學習困難?會不會打擊她的學習動機?
"我一直有個疑惑:到底心妍的世界裏面能聽到什麼?"
助聽器是一個轉捩點。我最記得心妍第一次戴機,聽到爸爸媽媽叫喚,懂得轉頭做反應,當刻真的非常感動。自此,心妍和我們互動越來越多,不到幾個月就學識發聲叫「媽媽」。雖然發音不太準確,但對我們來說,這份激勵實在難以形容。
在幫助心妍重拾聆聽的路上,有遇到挫折嗎?
0-6歲是兒童語言發展黃金期,可是心妍從確診聽障,到正式配戴助聽器,延誤了整整一年。當她拿到助聽器,我們以為情況快要好轉,卻不幸撞上疫情,安排好的語言治療訓練課程接二連三被取消、延期。另一方面,心妍又長期受鼻敏感和中耳積水困擾,需要持續食藥或使用噴鼻劑,聽力狀況反反覆覆。
我們不禁歎息:為什麼其他小朋友可以很順利,偏偏心妍會如此一波三折?心妍在聆聽方面本就比其他人遲一年,如今連語言治療都被拖慢,嚴重影響她的學習進度,更加令她難以建⽴信⼼,影響社交……為⼈⽗⺟,越想越擔憂,不敢再想像下去。
心妍目前很精靈活潑,一家人是如何闖過難關、幫助心妍建立自信?
儘管心妍重拾聽力的路途艱難重重,現實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灰暗。幼稚園老師告訴我們:心妍的理解和表達都很優秀,很喜歡和人說話。2024年九月,心妍從幼稚園畢業,升讀一間主流小學。老師更說她很投入課堂,時常主動舉手答問題,和其他小朋友傾偈、玩耍都能打成一片。
有賴學校師生的友善支持,以及專業人士的協助,讓心妍媽媽放下心頭大石。
"我曾經以為,很多機會都不屬於心妍"
面對孩子的聽力問題,家長很可能會滿腹憂愁,覺得小朋友有很多限制,我以前也總為心妍的未來憂慮不已。經歷了這幾年時光,我覺得最重要是接受現實,無論如何都不要絕望。如果連父母都不能接受,小朋友又怎可能接納自身、建立自信?
只要不放棄,很多「不可能」的事情,小朋友都能化為可能。正如心妍,才六歲的她居然可以踏上舞台,在一眾觀眾面前表演一齣十幾分鐘的話劇,講台詞和走位全無失誤,這是我們過去從來不敢想像的。
心妍在幼稚園畢業禮上台表演話劇,自信十足地唱歌、演繹角色,一家人都好自豪。
對於訓練孩子的語言發展,可以分享一下心得嗎?
現時科技發達,助聽器功效今非昔比,充分地幫助心妍接觸外界。除了聆聽,說話亦是學習契機。在成年人眼中,好多東西都好像很渺小、很不值一提,但在孩子的小世界裏,樣樣事物都新奇無比。只要爸媽平時講解一下,就能引起他們的興趣,主動探索、主動學習更多。
語言治療師又教導我們,可以透過不同形式,例如講故事、唱歌、寫日記,最重要是吸引孩子開口互動,讓子女一次次理解、組織語言,溝通能力就會自自然然地培養起來。全因為有充⾜的說話交流,⼼妍才能有今⽇的成果。
